比较有名的民族节日
比较有名的民族节日,众所周知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国家,尽管是少数民族也依然和我们一样享受着同等待遇,民族团结祖国的明天和未来才会更加繁荣,下面分享比较有名的民族节日。
1、彝族
火把节: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,习俗:点火把、摔跤、斗牛、歌舞。
插花/打歌节:二月初八,习俗:采集杜鹃花插于各处。
2、白族
三月街:三月十四至十六日,习俗:物资交流、赛马、赛龙舟、歌舞。
绕三灵: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,习俗:绕山、祭祖、跳霸王鞭、八角鼓舞。
火把节:六月二十五日,习俗:驱邪求吉、祈求丰收。
3、布依族
牛王节:四月八日,习俗:吃牛王粑、给牛散食、歌舞。
4、傣族
泼水节,习俗:歌舞、赛龙舟、泼水、放升高。
采花节,习俗:采花献佛。
送龙节:公历一月,习俗:送祭品给龙神。
5、壮族
陇端节:三月,习俗:物资交流、青年男女对歌、社交。
6、僳僳族
赛歌会:腊月或正月上旬,习俗:赛歌、沐浴。
澡堂会:节春,习俗:沐浴、交友。
7、回族
开斋节:回历十月一,习俗:礼拜、赠“油香”等。
古尔邦节:回十二月,习俗:团拜、宰牛羊等。
8、拉祜族
葫芦节:十月,习俗:跳芦笙舞、物资交流。
扩拾节:正月初一,习俗:接新水、跳芦笙舞、狩猎。
祭太阳神:立夏日,习俗:敬献神灵、祈祷年丰。
9、佤族
拉木鼓节:腊月,习俗:拉木鼓、剽牛、跳舞
10、瑶族
盘王节:五月二十九日,习俗:祭祖、歌舞
傈僳族
澡堂会(正月初二)
男女老幼都要聚集到泸水十六汤温泉洗浴
刀杆节(二月初八)
表演者表演“上刀山”、“下火海”,表现了傈僳族人民不畏艰险的精神
阿昌族
会街(农历9月中旬)
是迎接佛祖返回人间的日子
纳西族
棒棒会(二月初八)
标志着春节活动的结束和春耕生产的开始
祭天(正月和七月)
民间流传“纳西祭天人”和“纳西祭天大”的俗语
锡伯族
抹黑节(农历正月十六)
请求五谷之神免除庄稼的黑穗病,保证大丰收。
1、四月八:
每年四月初八前后,苗族、布依族人民会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——四月八。节日期间,妇女们会利用当地新鲜的食材,对大米进行染色,制成五颜六色的花米饭。
夜幕降临,全族人围坐一堂,喝着小米酒,吃着花米饭,一不留神喝高了,再对上几句山歌,或是举办个篝火晚会,节日的快乐就如此深刻的留在人们的心头。
2、斗牛节:
苗族是蚩尤的后代,传说蚩尤帝为铜头铁额、牛首人身,苗族是一个敬牛、爱牛、崇拜牛的民族,他们把牛视为健康、力量、勤劳、搏击、英雄的象征。苗家人喜爱斗牛,是长久以来的文化传统。
在以前庄稼收获后,不同寨子的苗族人总会拿出家中最贵重的首饰,披挂一身精心准备一番,成群结队兴高采烈前往斗牛场,庆祝庄稼丰收,放松一年来担心收成的心。现如今,斗牛正在逐步演变成一种苗族重要的节日。
3、添仓节:
添仓节是包括满族在内的东亚许多民族的共同节日,旨在祈求丰收,寓意粮食满仓、金银满仓、福气满仓、幸福满仓。天津人过添仓节讲究喝鲫鱼汤、撕吊钱儿,在津满族同胞将古老的满族传统和天津民俗巧妙结合,利用添仓节充分展示满族民俗,传承满族文化,对凝聚满族同胞、振奋民族精神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。
4、火把节:
火把节是彝族、白族、纳西族、基诺族、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,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,被称为"东方的狂欢节"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,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,主要活动有斗牛、斗羊、斗鸡、赛马、摔跤、歌舞表演、选美等。
5、端节:
端节,又称“借端”,是水族的传统节日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。在每年农历十一月第一个“亥”日举行。在端节的前一天,全族人忌吃荤,直到第二天“跑坡”活动完毕后。此外,端节期间水族村寨都要尽情地敲击铜鼓、赛马唱山歌、吹芦以欢度佳节。
文档为doc格式